“我的宝宝学会坐之后,就直接跳过爬行阶段,已经开始踮脚尖学走路喔!”正当妈咪喜孜孜地向亲友诉说孩子的快速发展时,殊不知跳过爬行阶段直接站立或踮着脚尖学走路的孩子并非比较优秀、发展比别人超前,唯有按部就班的学会坐、学会爬,行动力逐渐增强,再开始协助孩子进入独立移动、行走的成长新阶段,才是正确的生理发展!
错 1:家里空间小就不用练习爬行
有许多家长因为家里东西多、空间小,没有足够的空间给孩子练习爬,就认为只要孩子能站能走就好。万一在床上练习爬行摔下来反而得不偿失,不如尽早让小孩学走路,其实,这样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各种协调能力都会产生不良影响,甚至造成未来孩子的动作发展迟缓!
对:爬行可以训练协调能力
爬行的经验与探索,有助于立体视知觉与身体触觉的发展,爬行的过程中免不了支撑或操弄玩具,此时身体必须维持一定的稳定性才不会摔倒,因此爬行不仅对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上肢躯干力量有相当程度的助益,也是最好的感官学习。
“爬行”的动作过程是一个上下肢对侧协调的动作,对于宝宝的粗动作协调性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有爬行经验的宝宝,长大后就不会产生同手同脚等不协调的现象,可避免被同学讥笑而产生自信与社交的问题。所以,即使家里空间不足,仍建议妈咪创造良好的环境,利用地垫给予适当的空间,进行爬行经验的建立。
错2:直接走路的孩子比较优秀
人类的移动是由爬行进化为直立行走,所以许多家长认为直接站立或自行搀扶行走的宝宝一定比较优秀,这是大错特错的观念,直接跳过爬行,会使孩子的动作经验有缺损,对孩子的经验整合与认知发展都有相当程度的影响!
对:按部就班发展才正确
按部就班的发展,对于宝宝的脑部与各项身体发展都有较佳的影响,因此,从翻身、直坐、爬行,再到站立,孩子的粗动作发展,大致依随年龄进行。婴儿在6个月以前的骨骼、肌肉与视觉发展还未成熟,因此并不适合学习走路,但在此时,宝宝的双脚已会扭动及向上踢动,此项动作在研究上,被认为有助于腿部肌肉发展,能为日后学步做好准备。一般而言,过半数幼童在8个月大时,就能经由扶持慢慢学习站立,约10个月大,即可独立站稳,才开始慢慢练习行走。学步初期,也许如同醉汉般步履蹒跚,但经由反覆练习,只要宝宝学会让身体重量平均分散在两脚,就能愈走愈稳定。千万别在孩子还没出现行走迹象时,就匆忙拉着孩子学走路,只会削弱孩子的学步热情,降低学习效率。
错3:宝宝放在学步车既安全又可以提早学会走路
趁宝宝6个月大时,好奇心强,喜欢到处摸、到处看,可以把他放在螃蟹车里,不但方便喂他吃饭,还可以顺便让他学走路,这样走路的经验会比其他同龄的小朋友多,对未来的协调性运动能力也有所帮助!实际上,学步车不仅不安全,还会让孩子进食分心,影响用餐习惯,而根据临床观察,使用学步车的孩子,反而无法离开学步车独立走路,跑步的协调能力也会比一般孩子差。
对:使用学步车容易影响足部构造
在宝宝满10个月前,不应该将孩子放入学步车,因为在下肢长度不足的情况下,宝宝会以踮脚尖的方式碰触地板,增加稳定性,长期踮脚尖走路,会造成孩子的足底结构改变,小腿张力过高,导致O型腿与脊椎侧弯等情形。若在不当的时间使用学步车半年以上,因而衍生出足部问题,通常需要1年以上的训练才能调整,甚至可能因为习惯过早建立,就算长时间矫正仍旧无法改善。
建议可使用助步车引导宝宝正常行走,因为助步车的使用形同搀扶行走,与直立行走的肌肉力量较相同,利用渐进式的诱发,引导宝宝学会正常行走的姿势。这样介入的方式,对发展中的肌肉骨骼系统较不易产生负面影响,让孩子循序渐进,逐渐适应缓冲期与适应期。